平台概况
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我县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在县科技局的领导下,搭建甘谷县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面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科技创新服务。 了解更多 +
平台概况
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我县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在县科技局的领导下,搭建甘谷县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面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以“政府主导、资源集成、开放共享”为原则,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整合和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文献、创新创业信息、创新服务、科创服务机构、科技申报服务系统、外链资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网上智能化综合性服务平台。甘谷县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成,将极大促进我县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我县科技创新服务资源保障能力、科技资源集成服务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了有效的科技资源信息服务,实现了科技资源、科技服务和科技管理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 了解更多 +
添加项目
项目申报
培训报名
科技特派员报名
研究领域
科研产出
成果展示
学会动态
  • 甘谷:以“智”解“忧”释放数字交管服务效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甘谷县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爆发式增长,目前机动车保有量达8万余辆,驾驶人保有量达9万余人。 甘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以智慧交管建设为目标,持续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建立“数字车管所”大数据实战应用模型,设置“辖区概况”“本周过期驾驶证”“逾期未换证驾驶员”“本月7-9座面包车过期车辆”“本月两危一客过期车辆”“重型车辆过期”“逾期未检车辆派出所分布”等6大功能板块,车驾管信息实时更新、一屏展示、预警提醒、动态管控。同时探索落地“1+3+21+N”警务工作模式,即车管所牵头,“数字车管所”精准施策、“车
  • 兰州:举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科普进校园活动09-30
全国学院
工作动态

甘谷县聚焦聚力“五个一批”有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布时间: 2024-09-24 点击数量:0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要“集中力量办好群众普遍需求、能够办成的民生实事,让群众可感可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农村人口规模性返贫致贫”。甘谷县作为劳务大县,始终把增加就业作为提高城乡群众收入的主要渠道,聚焦“五个一批”,加力保输转、抓帮扶、促创业、拓岗位,千方百计挖掘就业潜能,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质量充分就业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人社部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加大劳务输转力度输出一批。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全面排摸劳动力就业失业信息,健全完善动态输转台账,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力度。逐步建立企业用工调度机制,跟踪做好政策解读、用工对接、技能培训、维权保障等服务,实现岗位供给需求无缝对接。深入开展“就在甘肃·职等你来”“百名人社局长”直播带岗等活动,通过云端架设桥梁、线下精准对接,为广大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在稳定长期务工规模的基础上,推动季节性务工及短期务工回流人员实现二次就业,确保全年劳务输转人数稳定在11.79万人次以上,脱贫劳动力输转稳定在5.69万人次以上。

二是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稳定一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推动全县稳就业21条惠企利民政策落实落细,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深入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在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吸纳就业和就业见习等补贴方面,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减负。持续用力服务保障杰瑞、华能等骨干企业的劳动用工。工程建设领域、工业企业、服务行业等主管部门对接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岗位,吸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是扶持返乡创新创业带动一批。持续巩固深化返乡创业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严格落实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引导有技术专长和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抱团发展,同时鼓励本地乡土人才、能工巧匠就地创业创收。持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以“技能甘肃”建设为契机,以公共实训基地为平台,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紧密结合市场用工需求,优化工种设置,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年内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800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2300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000人,创业培训500人。

四是升级帮扶车间就近吸纳一批。按照“强龙头、树品牌、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坚持“转型发展一批、支持新建一批、有序退出一批”的原则,扶持一批“初创型”作坊,新建一批“子母式”车间,引进一批“标准化”工厂,升级一批“品牌化”企业,及时兑现乡村就业工厂和就业帮扶车间新认定一次性奖补、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就业奖补等补贴政策,多措并举推动乡村就业工厂和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带动更多有务工意愿而无法外出的农村妇女、陪读家长、脱贫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拓展政策性岗位招录一批。加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考录及人才引进力度,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医学定向生、“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加大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基层、社区工作者、警务辅助人员等招聘力度。健全完善公益性岗位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严格公益性岗位选聘程序,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兜底安置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