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强科技行动成效显著
强科技行动实施以来,酒泉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之以恒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重点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立足统筹协同,强科技行动“执行力”不断凝聚。通过全市科技工作会、科技特派员工作推进会等相关会议,全面系统安排部署,印发强科技行动工作任务清单,做到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清晰。全面落实领导分片包抓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责任制,及时深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基层一线掌握情况、跟踪服务、指导创新、推动发展。认真落实强科技指标月调度,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压茬推进落实力度逐月增强。积极配合做好省纪委监委强科技行动实地监督检查,为全市上下重视科技创新、抓好科技创新鼓了劲、加了压、提了醒。按照酒泉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制定印发酒泉市《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先后修订出台了10余项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科技计划项目库及关键技术需求库,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立足科研攻关,科技支撑引领“驱动力”不断增强。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组织谋划申报实施国家和省级科研攻关项目146项,获得支持资金11629万元。先后组织实施市列科技项目三批130项,落实引导资金1072.6万元。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建成奥凯种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导支持企业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引进院士专家38名。建立科技专家库管理系统,入库各级各类科技专家150名,修订完善《酒泉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264名,全市达到1216名,引进提升新技术223项、引育推广新品种196个,科技特派员已经成为赋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立足企业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内生力”不断充盈。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市新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3家;新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42家,总量达到90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5家,保有量达到165家,高新技术企业涉及领域更加宽广,发展结构更加优化。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精准跟踪服务,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的认识不断增强。至目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预计达到18.07亿元,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14家,新产品销售收入38.86亿元,中石油首个“绿氢”实验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国内首个兆瓦级210半片双面微晶异质结电池正式量产,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科技实力明显攀升。
立足提质赋能,科技创新平台“硬核力”不断壮大。抢抓国家布局“两高区”战略机遇,举全局之力,统筹部门职责,紧盯时间节点,逐级压实责任,从赴省进京汇报对接,持续跟进发力,“两高区”创建顺利通过省级评审。玉门市成功晋升为国家级创新型县(市)行列,玉门经济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备案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甘肃省特种油品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敦煌种业产业学院、中国种业装备产学研联盟、敦煌战略新材研究院、氢能产业发展联盟、国家能源计量中心(电力)酒泉能源分中心、高新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建成运行,为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支撑。
立足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力”不断强化。成功举办酒泉市2023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暨技术人才金融需求对接活动,发布优秀科技成果24项、技术需求40项、金融产品12项。联合敦煌种业高标准、高规格成功举办2023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全国知名企业、专家齐聚酒泉,共商种业产业发展大计,酒泉由“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建成了酒泉市科技成果登记系统,登记省级科技成果90项、市级23项。积极组织参评省级科技进步奖,2022年度全市13项科技成果入选甘肃省科技进步奖,获奖等次及数量取得历史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