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概况
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我县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在县科技局的领导下,搭建甘谷县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面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科技创新服务。 了解更多 +
平台概况
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我县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在县科技局的领导下,搭建甘谷县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面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以“政府主导、资源集成、开放共享”为原则,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整合和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文献、创新创业信息、创新服务、科创服务机构、科技申报服务系统、外链资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网上智能化综合性服务平台。甘谷县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成,将极大促进我县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我县科技创新服务资源保障能力、科技资源集成服务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了有效的科技资源信息服务,实现了科技资源、科技服务和科技管理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 了解更多 +
添加项目
项目申报
培训报名
科技特派员报名
研究领域
科研产出
成果展示
学会动态
  • 甘谷:以“智”解“忧”释放数字交管服务效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甘谷县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爆发式增长,目前机动车保有量达8万余辆,驾驶人保有量达9万余人。 甘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以智慧交管建设为目标,持续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建立“数字车管所”大数据实战应用模型,设置“辖区概况”“本周过期驾驶证”“逾期未换证驾驶员”“本月7-9座面包车过期车辆”“本月两危一客过期车辆”“重型车辆过期”“逾期未检车辆派出所分布”等6大功能板块,车驾管信息实时更新、一屏展示、预警提醒、动态管控。同时探索落地“1+3+21+N”警务工作模式,即车管所牵头,“数字车管所”精准施策、“车
  • 兰州:举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科普进校园活动09-30
全国学院
工作动态

武威:科技赋能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3-12-15 点击数量:0

今年以来,武威市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以创新平台培育计划、研发能级提升计划、急需技术攻关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四个计划”为抓手,着力推进创新资源的集聚力、创新成果的支撑力、生态产业的驱动力、创新环境的吸引力“四力”提升,全市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一、强化政策保障,激发创新活力。一是制定激励措施。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等政策,先后出台贯彻落实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实施方案、武威市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等五个方面提出19条支持政策,构建更加高效的创新政策体系,着力优化创新环境。二是建立调度机制。建立工作调度机制,市政府分管领导每月调度强科技行动重点工作,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将“科技创新”指标列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市纪委监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组成工作组,对强科技行动实施情况开展专题监督检查。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止11月底,全市财政科技支出25670万元,占当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1.15%。实施研发能级提升计划,设立“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能级提升专项”,撬动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安排180万元科技经费,靶向扶持,引导和撬动36户历年未开展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着力扩大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多举措推动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止11月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166户,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227户的73.1%,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4.75亿元。

二、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创新体系。一是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甘肃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用,引领示范农业科技创新,四县区均获批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织武威工业园区编制完成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高新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创新平台培育计划,加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对新认定的创新平台给予资金扶持,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出台《武威市科技创新基地平台管理办法》《武威市科技创新基地平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重构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对现有市级创新平台进行优化整合,充分发挥创新效能。止目前,全市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行业技术中心3家、工业设计中心9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三是构建服务创新体系。推进服务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产业发展技术集成、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等科技服务,引进专业化、特色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7家,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建立科技型企业激励机制,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匹配相应扶持政策,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5万元的奖补资金,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培育、申报、认定及奖补政策兑现等全流程服务。

三、加大培育力度,提升创新能力。一是强化科技政策落实。实施领导干部分级包联惠企纾困专项行动,建立市科技局领导包抓县区科技工作机制,组成4个工作组常态化开展科技服务企业行动,为企业科技创新问诊把脉,一企一策提供“保姆式”服务。为54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落实省、市级奖补资金535万元、415万元,为21家规上工业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奖补资金320万元。二是加大惠企政策宣传。编印《武威市科技创新服务指南》《武威市强工业强科技扶持政策手册》,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我为企业送政策”“进百企入千户”科技服务活动,通过门户网站、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上门宣传辅导等途径,广泛宣传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措施,切实提高企业政策知晓率。三是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今年以来,新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4家、较上年增长70.5%;新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47家、累计达到98家,较上年增长92.2%;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0家,预计全年达到93家以上,较上年增长36.2%,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

四、紧扣现实急需,加速创新攻关。一是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实施急需技术攻关计划,围绕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发展,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今年以来,争取实施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项目85项5275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3项、省级科技重点研发计划4项;立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三批305项,配套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644万元,集中力量努力攻克一批重点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二是强化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围绕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奶产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9条重点产业链,建立健全“链长制”科技支撑服务体系,靶向扶持“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组织古浪傲美羊业公司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古浪县肉羊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天祝宏氟锂业公司实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高纯二氟磷酸锂制备关键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甘肃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普安制药公司分别实施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基于柔性制造的160族系风电叶片单元化设计技术攻关及产业化》《中药大品种宣肺止嗽合剂上市后再评价》。组建武威市肉羊产业企业创新联合体,联合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生物育种、健康饲喂关键技术研发。三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措施和途径,着力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渠道,举办武威市第一届科技成果转化暨科技型企业融资对接会,征集科技成果208项、企业技术需求36项,发布优秀科技成果60项、企业技术需求34项、科技金融产品5项,签约科技合作项目9项、科技金融签约项目5项。强化科技成果市场管理,今年以来,登记各类科技成果122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5.85亿元,较上年增长70%。累计授权专利9788件,有效发明专利32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