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选派以来,秦安县依托科技特派团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好国家科技特派团帮扶力量,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成果推广、人才培育等方面做好精准对接和优质服务,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成果转化运用,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科技支撑基础。
抢抓“快”字,“跟进式”主动衔接。主动承接上级选派的科技力量,全面做好沟通对接和综合协调。全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后,第一时间与团队专家联络对接,组织召开科技特派团成员视频见面会,介绍全县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产业帮扶需求,邀请专家“问诊把脉”,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抓早动快开展工作。同时,建立健全日常联络调度机制,由县内相关产业带头人组建4个产业团队,围绕“三覆盖两促进四个明显提升”的目标,定期组织召开国家科技特派团与秦安县服务对接相关会议,做到对接够及时,对接有团队,对接有重点。
强化“细”字,“清单式”建章立制。全力构建、建立健全团地双方协调衔接、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促进同向发力。成立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果业局主要负责人任组员的四个产业专班组,形成专业推进、上下协同、高效运转的产业专班工作体系;建立“领导协调、联系对接、定期调度、督查考核”四项机制,精准制定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价的帮扶工作方案及重点任务清单提高工作效能;建立一月联系一次特派团专家机制,利用实地调研、视频联动等方式邀请特派团专家指导工作;制定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全县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专班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职责任务,凝聚工作合力;严格落实“一县一方案”,制定《秦安县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工作方案》,细化帮扶措施、健全帮扶清单、建立帮扶台账,确保“组团式”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紧盯“实”字,“下沉式”一线调研。将科技特派团的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一线,积极配合科技特派团专家深入一线开展实地考察,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按照“一产业一计划”的原则,根据产业特点及生长周期,查看全县苹果、桃、马铃薯、蔬菜四大产业发展现状,找准找实产业发展短板,分析研究科技服务需求,“按需开方”起草制定有效管用的产业计划。同时,全面摸清基层农技人员、青年农民、致富能手等信息底数,明确人才的培育措施和培育方向,进一步建立本土人才挖掘、培训、使用的常态化工作制度。先后开展专题调研20余次,对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52家。
锚定“准”字,“点穴式”精准指导。最大效能发挥科技特派团专家指导、示范作用,确保各项技术指导服务与基层一线需求精准对接。建成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成果推广、人才培育、技术攻关、新品种引进为一体的专家大院4个,形成以科技专家大院为中心,技术服务辐射全县17镇428个行政村的技术服务体系,实现专家技术指导覆盖所有主导产业,团队驻点服务覆盖所有乡镇,科技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引导科技特派团成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果园管理、新品种推广、果树修剪等驻点指导服务和巡回授课,通过案例讲解、视频展示、故事分享等形式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克服困难的方法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截至目前,开展现场技术指导60余次,服务新型经营主体22家,解决产业技术难题30余条。
聚焦“合”字,“结对式”培育人才。聚焦优势主导产业,整合中央、省市、县各级特派团力量,围绕县域林果、蔬菜、马铃薯等产业发展需求,建立“科技特派团专家+县级农技专家+乡土人才”的“一对一”“一对多”人才培养帮带机制,帮助培育更多有专业技能、知识丰富、产业经验的乡村振兴“土”人才。各产业组专家通过专题讲座、线上线下辅导、示范服务、现场讲解、带动参与等方式,向基层农技人员、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等传授农业技术知识,提升本土农业科技人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帮带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50余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农民、致富能手3万余人次,帮带培养本地专家人才17名,乡土人才16名。
致力“新”字,“示范式”技术攻关。将国家科技特派团专业优势与秦安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苹果、桃、蔬菜、马铃薯4大产业进行集中攻关,着力着力在农产品良种培育、新型肥药、加工贮存、疫病防控、土壤改良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破解各大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中的制约瓶颈和关键问题,帮助企业建立育种基地、联合企业申报实施科技项目,提高研发实力。先后引进蔬菜、林果新品种68个,示范推广新技术2项,破解关键技术难题8项,建立标准应用和产业标准体系1项,建成示范基地8处,打造“土字号”“乡字号”品牌4个。申报实施“秦安山旱地桃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部省联动科技项目,项目资金600万元;实施“短需冷量桃品种选育及接本增效配套技术研究示范”省级科技特派团专项,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秦安县苹果园防爆网建设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市级科技项目,项目资金8万元。
突出“优”字,“管家式”服务保障。加强与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联络,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服务帮扶专家机制,为科技特派团成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其充分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环境。争取国家科技特派团产业人才培训经费6万元,为科技特派团开展各项工作提供经济保障;制作科技特派团工作宣传片,利用天水在线、天水日报等媒体宣传科技特派团工作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20余次,为科技特派团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不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座谈交流,倾听科技特派团成员心声诉求,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他们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奉献热心。